云门杂谈
道格拉斯港
(Port Douglas)
目 录
【麦夸瑞港之游】
【森林地带】
【田园牧场和大湖区姐妹城】
【麦夸瑞港历史】
【麦夸瑞港景致】
【木城怀古】
【走近考拉熊】
【温带雨林】
【哈斯廷斯河上驾船垂钓】
【麦夸瑞港之游】
那还是在九七年圣诞节之前,人们就象到了季节的候鸟一样,忙
忙碌碌的打点行装,准备到外地去渡假,就怕错过了季节。弄得我们
心里也痒痒的,无心干事。本来,圣诞节是澳州人最大的节日,刚交
了十二月,就到处张灯结彩,歌声缭绕,好不热闹。可我们总是进入
不了状态。想想以前的圣诞节,呆在家里也无非是吃点喝点儿,睡睡
懒觉,空添肥肉在身。于是我们也想出去走走。同周围的几家中国人
一商量,大家都有同感。于是凑够了四家,正好开两辆车,打牌也正
好开两桌。
接下来就是到哪里去,想想我们居住的地区都已玩遍了。都觉得
应该去一个有山有水的风景地,好好的小住一段时间。最后选定麦夸
瑞港(Port Macquarie)市。因为这里离我们的住地只有二百五十公里,
开车也就三个小时,不算太近,也不是远到将大部分时间浪费在路上。
况且那里的天气之好是有点名气的,又有美丽的海滩和河流。很适合
于住上几日,看看风景,游泳和垂钓。
说去就去,于是我们开始分头行动。首先是定房子,在这圣诞期
间,是房子最紧张的时侯。好在这里旅游资料和地图非常多,往往都
是免费的。我们汽车的保险公司,就出版一整套的旅游资料和地图,
免费供给会员。于是我们要来一大本资料,都是关于这一带的,上面
吃住玩的信息样样全。我们按资料上提供的号码,打了一大堆电话,
最后才找到一家住房。这还算幸运,因为许多渡假单元在一个多月以
前就被订购一空了。
接下来就是要解决吃的问题,大老远的跑去,将时间花在油盐酱
醋上,实在是不划算。洋餐虽然省事方便,也不算太贵,但无非是肯
塔鸡麦当劳汉堡包之类。我们个个都是顽固的中餐派,吃惯了菜蔬搭
配得当的米饭面条。大鱼大肉的洋餐,偶然吃一两次换换口味还好,
吃多了肚子受不了。
既然是过节,按我们中国人的传统,怎么也不能叫肚子受委曲。
兵马未动,得粮草先行。于是我们就蔬菜水果大肉的预先采购了一大
堆。几个烹饪能手使出全身之手段,用尽红烧、清煮、酒糟、熏炸之
技术,将买来的一大堆东西变成了盆盆罐罐里的令人垂涎之佳肴美味,
硬是把个圣诞节弄得跟过年一样。馋得隔壁的洋鬼子老是在门口遛弯
儿。
等到出发那天,冻得结结实实的佳肴装到加冰的泡沫盒子里,等
到了目的地之后,放到冰箱里存了,开饭时只需放到微波炉里化开就
行,好吃方便又实惠。再加上水果行李,大大小小的箱子,把我们的
老爷车后车厢塞得满满的,就这样吱吱嘎嘎的上路了。看上去不象是
外出渡假的,倒更象是开饭店的。
【森林地带】
开车出去玩的一个最大好处,就是随时可以停下来看看沿途的景
致。我们经过的地方,正好是一个渡假海岸,风景秀丽。从Hawks
Nest到South West Rock被称为新南威尔士州的中北海岸(Mid-North
Coast)地区。是澳大利亚的一个主要渡假海岸之一。这一地区不象悉
尼附近那样人口密集,市镇建立也晚。除了旅游,产业多以林业、牧
业和渔业为主,所以沿途可以看到优美的牧场、森林和鱼港。
我们是沿着澳大利亚的一号高速公路北开的。一号高速公路是澳
大利亚最大的一条公路,因靠着澳大利亚东海岸的太平洋,故此段又
称太平(洋)高速公路(Picific
Highway)。从纽卡索儿(Newcastle)到
麦夸瑞港,沿途经过许多绿绿葱葱的森林公园、湛蓝的河流与湖泊,
以及樯帆林立的港口。时常看到路边沼泽地里和河岸旁的鱼鹰、大嘴
的或长腿的白色鱼鸟。由于这里是夏季,沿途各地处处开满了鲜花。
五颜六色的喇叭花爬满了整棵桉树,象是人工装点的花树。
这一带人口不多,沿途几乎见不到人,处处是一派乡村的宁静和
恬美,让人赏心悦目。有时汽车开很长一段时间才能见到一个宅子和
村落。若有几幢房子,有一个从蔬菜到邮票都卖的杂货铺的地方,就
不是很小的镇了,在地图上就要大大地标出来了。
从纽卡索儿开出去不一会儿就是美丽的亨特河(Hunter
River)。
这里我们已经路过多次。印象最深的一次还是在今年一个夏日的傍晚
乘车从桥上经过。向桥的东侧眺望,可见河水缓缓东去,晚归的帆船
被落日余晖浸染得通红。帆船过后,河水泛起涟漪片片,将阳光在广
阔的水面上化作无数的小星星,一闪一闪。靠河岸的浅水处,数十只
大嘴的鹈鹕,幽闲的立在水中,在水面上投下长长的影子,被细波搅
得扭来扭去。可惜没能拍下来,否则会是一副绝好的风景照。
汽车再开出一个小时左右,就是一个森林环绕的小镇叫布拉代拉
(Bulahdelah)。布拉代拉是土著语“河水汇集”之义,因此处为麦奥
(Myall)和克劳福特(Crawford)两条河流的交汇之地而得名。该镇人
口约有一千人。由于周围是森林公园,前后数十公里都很少有村镇,
这里就成了一个重要的高速公路服务中心。路两旁各有一个规模很大
的加油站。除了加油,吃喝拉洒的设备很全。我们无论来去,都曾在
此处小停。周围设了很多桌椅,甚至烧烤(BBQ)设施,免费供人使用。
游人可以坐在那里歇脚和用餐。我们去时正好是旺季,连厕所前面也
排了长长的队,这在澳大利亚是很少见的,可见这里之繁忙。
布拉代拉附近有一个布拉代拉山森林公园(Bulahdelah Mountain
Forest Park),占地175英亩。此山的特别之处在于,她是世界上仅
有的两个明矾石矿产地之一。现在仍可看到早期的开矿遗迹。有通向
山顶的了望台,可以看到麦奥湖的全景。据说到了春天时这里野花开
遍山野。
布拉代拉镇附近森林里的树木高大挺拔,在该镇东北部的州立森
林公园里,有新南威尔士州最高的树(The
Grandis),有小径通向公
路。该桉树高有76米之高,树干周长2.7米,约有300多年树龄。巨树
高高的窜出茂密的雨林,尤如鹤立鸡群。周围有一个公园,赏树之余
还可野餐或烧烤。
【田园牧场和大湖区姐妹城】
过了布拉代拉,经过一段崎岖的山路后,汽车来一个右转弯。路
的右边立即闪出一幢小房子,背景是山丘起伏的田园牧场。视野也立
马开阔很多,爬山时的紧张心情立即得以松弛。这个地方叫乌顿
(Wootton)。虽然在地图上有一个地名,但除了这幢房子,就很难再
见到其他建筑了。不过这是我在澳大利亚见到过的最美的田园景色之
一,迥异于刚过来的森林地带。
接下来的景色都是草地牧场。草地按地势变换着色彩,时而碧绿
欲滴,时而绿中带黄。草地上游荡着一群群的牛,有花花绿绿的奶牛,
也有黑色驼色的肉牛。有时也可见到几匹马散放在草地上,身上披了
一张大毯子,毯子可以避免太阳暴晒,保护皮毛。显然这是赛马或农
场主人的座骑。不知为什么,这一带几乎见不到羊群,可能是这里养
牛效益更好。
偶尔可以在路旁见到一个木栅栏门,有路通向草地上孤零零的一
座大屋,肯定是牧场主人的寓所了。远处的山坡上偶尔也能看到黑色
的森林,但往往被砍倒一片,再殖上草变成了牧场。这样整个山丘黑
绿相间,高低起伏,象是给山坡锑了一个阴阳头。这田园牧歌式的风
景,一直延续到下一个大镇塔瑞(Taree)。
在塔瑞和纽卡索儿之间的太平洋公路,是远离海洋的一段路。可
能是由于沿海地区湖泊密布不便通路,这一段沿海被称为澳大利亚的
大湖区(Great Lakes)。实际上,如果不走大平洋公路,还可以绕道
沿海,有一段叫湖的路(The
Lakes Way)。沿途经过一个沃莉斯湖
(Wallis Lake)和大海之间的狭长地带。此地虽然山路崎岖,路况也
明显不及太平公路,但可以看看沿途秀丽的风光。这里最好的一个地
方是位于沃莉斯入海口两侧的一对姐妹城:福斯特(Forster)和唐可
瑞(Tuncurry)。我们在回来的时侯曾拐到这段路上,为的就是看一下
这个姐妹城。
这对姐妹城算是大湖区最大的市区了,自然也就充当了大湖区的
商业和贸易中心。福斯特在1870年建市时,起初以木材、造船和渔业
为主要产业。因为一面靠海,另一面临湖的特殊地理位置,使得这里
渔业发达至今。在浅浅的咸水湖沃莉斯,牡蛎养殖业很兴旺。
这里现在也是一个著名的游览渡假地,风景非常优美。建在沃莉
斯湖入海口的连接两城的大桥下面,被湖水冲积成的白色沙丘,堆积
在河道中央,将海水衬得湛蓝,从高处望下去,美丽而壮观。水流将
沙丘的白色渐渐地抹开去,在蔚蓝的底色上,留下长长的一抹白色,
渐渐地消失在蓝色里。象是蓝色画布上走笔留下的白色印迹,由浓到
淡,动感十足。
湖另一侧的库姆巴公园(Coomba
Park)可看到澳大利亚土生土长
的鸟类。在夕阳西下之时,还可看到从山中林里出来吃草的小袋鼠
(Wallaby)。但要乘船或绕湖开车到湖对岸才行,因为我们匆匆赶路,
也就没有去。不过我们曾到过不远的班内次海角(Bennents
Head)。
车子开到附近,接下来还要走一段树木丛生的小道才能到达海角。
海角高高的突兀进海里,面向大海,右边是白色的海滩,左手侧就是
悬崖,凶猛的海浪拍打在黑色的崖壁上,化作阵阵白雾。在这里可以
感受到大海的磅礴气势。
【麦夸瑞港历史】
汽车继续北开,就到了水草丰美的曼宁河谷(Manning
Valley)。
曼宁河在快到入海口的时侯,突然来了一个U型急转弯,然后河流暂
时分成了两股,河水也平静下来。就在这U型弯道处,曼宁河开始分
叉的地方,座落着一个叫塔瑞(Taree)的河城。
塔瑞是纽卡索儿和麦夸瑞港之间最大的一个城市,现有人口一万
七千。该城由伐木者建于1820年代,等到树木伐完了,就转向牧业,
以奶牛和肉牛为主。由于曼宁河两岸美丽的风光,所以吸引了大批游
客,现在旅游业在该城经济中也占了很大比例。塔瑞最美的是曼宁河
北岸的佛斯灵汉姆公园(Fotheringham
Park)和相邻的伊丽莎白女王
公园(Queen Elizabeth Park)。在这里找个地方小坐,观察静静的曼
宁河缓缓东流,一切烦恼忧愁都会随着河水流走。如果你好动,则可
去泛舟,或者去喂河旁美丽的鹈鹕和海鸥。
过了塔瑞就没有大镇了,继续北上开一个小时,就要右拐出太平
公路进入奥可斯理公路(Oxley
Highway),向海边再开十来公里就是
麦夸瑞港市(Port
Macquarie)了。
麦夸瑞港市,一听这个名字就知道这是一个沿海的港口城市。她
坐落于悉尼以北四百公里的中北部海岸线上,介于悉尼和布里斯本中
间,属于澳大利亚最大的一个州:新南威尔士州。这个城市有近两万
七千人(加周围地区约四万人),这规模在中国连一个县级市也不及,
可在澳大利亚已属于中等城市了。因为新南威尔士人口多集中于纽卡
索儿(Newcastle)、悉尼到卧龙岗(Wollongong)市的沿海地带。在纽
卡索儿以北的广大地区,人口稀少,就数麦夸瑞港市最大了。
麦夸瑞港市因为大山环绕而比较偏僻,所以开发较晚,直到英国
人在悉尼地区定居三十多年以后的1820年,才有一个叫约翰奥可斯理
(John Oxley)的探险家注意到这里的偏僻位置很适合于作罪犯流放点。
要知道澳州本来就是英国的囚犯流放场地。于是这一建议被当时的新
南威尔士总督麦夸瑞采纳,专门被用来囚禁那些英国囚犯中的老油条
和到达澳州以后再犯事的英国囚犯。该市也就以此总督的名字来命名。
于次年,也就是1821,开始向这里运送囚犯,这就是建成之始。
九年后,也就是1930年,这里就建成了一个规模不小,集军营、
教堂、医院和码头于一体的镇了。但随着新南威尔士州的进一步北扩,
这里渐渐不再偏僻了。到1830年代只好将这里开放给移民,而将罪犯
流放到更偏的诺福克(Norfolk
Island)和莫里顿湾(Moreton
Bay)去
了。然而这里除了给渔民作港口外,接下来的一百多年几乎没有多少
起色,直到本世纪六十年代铁路修通,公路也改善以后,才因这里的
优美和僻静而受到游人瞩目,渐渐发展成为一个旅游渡假城市。现在
这个城市是渡假海岸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
【麦夸瑞港景致】
英国人靠海上优势称霸,其殖民地的城市自然也就多依水而建,
以便于船只通行。所以殖民城市的选取不仅靠海,往往还要靠河。城
市就多建在大河的入海口。这样向外可以出海通向其他城市和国外,
向内可以沿河逆流而上,取得资源。同其他许多澳州城市一样,麦夸
瑞港也是座落在一条大河的入海口,这条河叫哈斯廷斯河(Hastings
River)。
虽然麦夸瑞港的建立,不象福斯特和塔瑞等城一样,是由伐木为
生的移民而建立的。但后来在这么一个闭塞的地方还得以维持,也是
因为航船可以沿哈斯廷河斯逆游而上,得以将河上游两岸山林里的木
材和其他产品运出,而带动了整个河谷的发展。
现在许多先民的遗迹就用做现在旅游业的资产。位于哈斯廷斯河
口岸边闹市区的法院(Courthouse),建于1868年,高顶长廊,灰顶白
墙,是当时典型的建筑,也是该市现存最早的政府建筑,一直使用到
1980年代。现在还完好保留,专供游人参观。在镇东南灯塔沙滩顶端
的灯塔建于1879年,也是值得一看的“古迹”。
当然在澳大利亚要成为旅游热点,仅靠“古迹”还不够。何况这
里最早的殖民建筑也就二百多年,用中国的历史来衡量,根本算不上
什么古迹,也许隔壁王大妈家的老宅比澳大利亚国家历史还长。不过
现代人的旅游是重在参与,不是到此处看看,拍几张照片就能算是到
此一游了。
麦夸瑞港被称为渡假海岸的心脏,自然有她得天独厚的条件。你
可以逛逛河畔闹市的小店;可以搭乘漂亮的游览船游览美丽的哈斯廷
斯河;或在河岸散步,或是执杆在河岸海滩垂钓。但对于冲浪游泳者,
美丽的海滩就成了最能吸引他们的地方。这里沙滩布满整个海岸,气
候又温和。
在哈斯廷斯河入口处的右侧,有一个沙滩叫Town
Beach。靠河口
一侧,由水流形成大浪,很适合冲浪运动。但游泳要在南侧,那里浪
小沙细很适合游泳。当然沿海岸线,还有几个海滩,都是冲浪游泳的
好地方。其中弗林斯海滩(Flynn's
Beach)我们去得最多,因为我们
的住房就在这附近。这里也是一个著名的海滩,海浪很大,可以冲浪。
我们的住房不是旅馆,是专门的一种渡假公寓。我们四家人租了
两套。房内除了卧房,电视冰箱厨房用品,同家里一样,一应俱全。
渡假公寓与旅馆不同的就是少了服务人员,得自己料理一切,也自由
了很多。好在我们所带的食品都是现成的,从冰箱里拿出来微波炉一
热就可以吃,省下了许多做饭的时间和精力。到这个时候就感到前几
天的准备没有白费。
澳大利亚因为靠近南极,臭氧层的破坏严重,这里的太阳非常强
烈。既使涂了厚厚的防晒霜,在太阳下晒一天也要象棕色人。如果有
哪个暴露部位没有涂到,半个小时就会爆皮。所以澳大利亚人得皮肤
癌的几率很高,特别是白人,亚洲人次之,黑人最不怕晒。可能是皮
肤越浅,越易吸收紫外线。我的朋友当中,就有几人身受其害。所以
我们中午尽量避开海滩,而到有树林的地方去玩,到了傍晚才到海滩
上去。这个时候的太阳,已减少了许多强度。或游泳,或垂钓,或躺
在沙滩上听潮汐,都是一种享受。
【木城怀古】
在哈斯廷河上游有一个小镇叫沃筹普(Wauchope),座落在河床由
窄变宽的岸边。沃筹普是哈斯廷斯河上游最大的一个镇,被称为哈斯
廷斯的心脏和火车头。这里有一个复古的木城(Timbertown),很有味
道,到麦夸瑞来不能不参观这里。
从麦夸瑞港开车沿奥可斯理公路西行,穿过太平公路,不一会儿
就可到达沃筹普。汽车穿过小镇右转就可以来到木城。顾名思义,木
城就是与木材有关的一个地方,实际上是建于森林中的一个公园,是
1880年代伐木时期的再现。
木镇里面的复古建筑组成了一个小镇,象真的一样。小镇有两条
街道,组成丁字型,街道两旁有当时的居民住宅,当然房子材料是就
地取材,多是用木材建成的。里面的陈设都是当时伐木时代的重现。
游客可以进到房间里面,去感受一下当时的人是如何生活的。有些庭
院里还可见到家养的鸡,很象我国的农家小院。
从入口向里走,街道两旁囊括了当时所有建筑类型,有店铺、银
行、也有报馆和印刷行。报馆里面陈设了印刷机器和其他设备。墙上
贴满当时的报纸和其它印刷品,其中有一张罪犯通缉令,看来当时并
不太平。面包房里还用老式烤炉烘烤着香喷喷的面包,有身穿十九世
纪服装的店员在叫卖。游客可以买上一只,到附近街角咖啡馆的木凳
上坐下来,要杯用十九世纪的方法煮的热咖啡一起品尝。
这条街走到头就有一条横过来的街道。首先看到的是一个木器行,
里面店伙计正在用老的方法加工木器,有许多小玩艺在出卖。不远处
叮当作响的铁匠铺里,穿着脏兮兮工作服的铁匠,正在挥汗苦干。旁
边摆着打好的马蹄,铁钉等,泛着蓝光。这些东西一定是当时的常用
物品。
再走就可以看到一个皮毛作坊,里面挂满了兽皮和皮具,散发着
皮革的味道。我们可以驻足观看一个世纪前他们是如何加工皮件的。
当然,也可欣赏成品,是十足的手工活。如果看上了,就可掏钱买一
件留作纪念,上面打着店名的烙印。烙铁就在边上,上面刻着店名的
文字自然是反的,就象印刷签字一样,是镜像。将黑乎乎的烙铁放到
红红的碳火里烧了,对准皮革上要烙的部位,按下去,一阵清烟呛味
过后,烙印就打好了。
小街上,还不时见到身穿古装,手挎着篮子的妇女,三三两两有
说有笑的在街上走过,就象刚刚赶集归来的农妇。一会儿一个青年牵
着一匹小马,上面骑着一个女士,好象是小两口回娘家。如果你想骑
一下也可以,青年可以牵着马在街上逛一圈,让你骑在马上看一下小
城,代价也只是几个澳圆。如果不敢骑马,还有四人大马车可乘,带
你到林子里去兜兜风。
不过最好玩的还是乘蒸汽小火车。火车是靠烧柴来产生蒸汽的,
完全模仿当时的火车。车身被漆成黑色,上下有两条红道,看上去古
色古香。火车司机更是长相奇特,是长着一个圆圆脸的老头,脸色红
润。我怀疑他们是否按动画片里的人物造型来选的。
从公园门口乘车,火车就在树林里绕一个大圈。经过一个地方停
下来看一下。他们一边演示,一边讲解,增加了许多见识。在火车上,
可看到伐木工人在那里忙碌,也可见到农人在场院里劳作,都是当时
的生活场景,表演得绘声绘色。
当火车驶过一个大转弯,到达下一个车站减速停车时,突然“砰
砰”两声枪响,接着从小房子后面枪响的地方窜出一个家伙,迅速逼
近我们的车厢,用还冒着烟的枪筒指着车上的一位女游客,让她交出
钱包。吓的车箱内的人一阵惊呼。片刻过后,等游客惊魂一定,才意
识到这是他在表演强盗。“强盗”表演的很逼真,还真把我们给骗了,
是一个很好的噱头。这个“强盗”用枪“逼”者着,把我们赶下车,
这时游客开始嘻嘻哈哈的同他开玩笑。“强盗”把我们带到一个木房
子里,这是一个当时木工的用房。那里有他的木工工具,教我们如何
砍出盖房子用的木片。没想到这个“强盗”手巧,嘴也油,直到火车
使劲鸣笛催我们上车,我们还不想离去。
【走近考拉熊】
在从木城回麦夸瑞港的奥可斯理公路左边,与太平洋公路交界处,
有一个考拉熊和野生动物园(Billabong
Koala and Wildlife Park),
占地三英亩。里面除了动物,还有高大挺拔的桉树和其他土生土长的
植物。
在离进口不远的地方,有一个水塘,跟一条横穿动物园的清澈小
溪相连。池内荷花盛开,并放养了数十条红鱼。有小桥通向塘心的一
个凉亭,风格很象中国的江南园林。游客可以买了鱼食逗鱼,或在亭
内小坐。这个动物园的名字Billabong是一个澳大利亚土语,在许多
地方都可以见到,有水坑水塘(Waterhole)的意思,所以可以断定此
动物园是因此水塘而得名。
里面的动物有考拉熊(Koala),大袋鼠(Kangaroo),和象鸵鸟一
样的鸸鹋鸟(Emu),这些都是澳大利亚特有的野生动物,另外还有驴
和野兔等我们常见的动物。袋鼠在园子里面放养,占了很大的一块地
盘。人可以进到有围墙的栏内和袋鼠照相,甚至抚摸袋鼠。不过要小
心,不要用不友好的动作来激怒他们。电视上曾报导,在昆示兰州,
有人被发怒的袋鼠抓成重伤。这里的袋鼠可能是见得人多了,不怕人。
有些还喜欢凑到人堆里要吃的,任你拍照。
最精彩的还是考拉熊,也许这就是为什么唯独考拉熊会出现在动
物园的名字中。考拉熊是澳大利亚大陆特有的动物,以食桉树叶为生。
桉树叶不宜消化,其他动物不能吃。可考拉熊胃里有一种酶,能分解
桉树叶,所以考拉熊可以此为食。因桉树叶营养不多,考拉熊要用大
量时间来进食,好在澳大利亚不缺桉树。剩下的时间考拉熊多数都在
睡觉。园内设有专门的地方供游客参观,人工造的树杈上,考拉熊懒
懒的四脚朝天,一动不动地睡在那里,象是商店里的玩具。小考拉熊
则紧紧地抱着妈妈,一副憨厚可爱的样子。
我们还可以到一个考拉熊育儿房里,触摸或拥抱考拉熊。饲养员
轻轻地将一个考拉熊从架子上抱下来,让游客上去观察、抚摸和拍照。
别看考拉熊睡在那里一副与世无争的样子,可耐性很小,脾气很大。
考拉熊一会儿就不耐烦,在饲养员的怀里扭来扭去,饲养员极有耐心,
轻轻地在嘴里念叨着什么,好像大人在哄小孩子,这样考拉熊会安静
许多。我们一行人匆匆看过,抢拍几张照片,一只考拉熊还坚持不下
来,等放到架子上,就迅速找个地方睡下来。
这个做法很受游客欢迎,许多野生动物园都用此法来吸引游客,
特别是日本人。据说日本人想到澳洲首先想到的就是考拉熊,可见日
本人对考拉熊之热爱。
【温带雨林】
除了Billabong动物园,麦夸瑞港的东南角海边,还有一个雨林
中心(Sea Acres Rainforest Center),这里也是一个野生动物庇护
所(Wildlife Refuge)。因为有了雨林,雨林动物们就有了家。这个
公园是由72英亩亚热带原始森林组成的,除了作保护和研究外,还有
教育的作用。作向导的都是原始森林专家,可向游客作生动有趣的讲
解。给我们作向导的就是一位研究雨林的专家,有丰富的经历和知识,
现在还受州政府基金的资助作雨林的研究工作。
原来在麦夸瑞港地区,有很多温带雨林,当欧洲移民到来后,为
了木材,将这里的雨林砍光了。现在剩下的这块雨林几乎没有被人类
破坏过,所以弥足珍贵。为了最大限度的保持原状,他们只在森林内
开了一个小道,用木板做成1.3公里的高架桥,这是南半球最长的一
条原始雨林通道。游客只能在上面走,保护了森林,也方便了游客。
游客即可看到树顶,也可看到树干和地面。
森林里面有各种各样的雨林树种,有些还是濒临灭绝的植物。有
些树上面有剧毒,人吃了树叶则性命难保。有一种树的树枝像竹子,
一节一节的,里面包着一肚子水,清澈无菌。原来这一带的土著居民,
在林子内打猎时,渴了就砍一条树枝,从树结处砍开,就可以喝里面
的水了。还可以将其砍成一段一段的,带在身上作长途跋涉,待渴了
时,就拿出一节树枝,砍开一头将水倒出,就象打开矿泉水瓶子。后
来的森林游民就进一步发挥,弄一段树干,将米倒进筒内,在丛林内
烧了,劈开就是熟米饭,象中国的竹筒饭一样。
这里住着许多雨林动物,有许多野鸟野鸡在林中飞来飞去。还可
以看到毒蛇和身上长着斑纹的巨大蜥蜴。林子里面还住着五千多只灰
头蝙蝠。因为这种蝙蝠脑袋象狐狸,所以叫做飞狐(Flying
Fox)。飞
狐在白天会躲在阴凉处,用后爪倒吊在树上,用翅膀蒙着眼睛睡大觉,
在傍晚或黎明才飞出来吃东西。不象中国的蝙蝠仅靠飞虫为食,飞狐
多靠野果等物充饥。
关于飞狐,还有一个故事,在几年前,这里突然飞来了数万只,
在林子里乱冲乱撞,毁坏了许多树木。公园当局也不知道原因,于是
他们采取了只观察不干预的政策。他们认为这是一种自然现象,以前
的原始森林可能就是这样,人为干预只能会把事情弄糟。果然数天后,
外来的飞狐飞走了,后来林子也渐渐地恢复了原状。可见他们的不干
预政策是明智的。
这片森林长在一个靠海的山坡上,面向大海。海面上蒸发的水分
在林内凝结,将热带雨林滋润。可是海水蒸发后带着盐份,也会随水
汽凝在森林里。不过大雨会不断将盐又冲回到大海,所以这里积盐并
不多。这样雨林就象一个过滤器,防止了盐分向内陆扩散。
在远离海边的地方,地势高,比较干旱,热带雨林不能生长,于
是就成了桉树等耐干旱树种的天下。所以这个公园是雨林和丛林(Bush)
共存的一个公园。在这个丛林的桉树上可以看到真正的野生考拉熊。
【哈斯廷斯河上驾船垂钓】
在同行者中,有几个钓鱼迷,技术相当好。他们在周末就常到海
边去钓一把,极少有空手而归的时侯。收获中除了隆头鱼(Bream)、
扁头鱼(Flathead)和鳗鱼(Eel)等澳大利亚东海岸靠河口的水域常见
的鱼外,还有各种叫不上名字的岩石鱼。有时还会钓到鲨鱼,大的可
达一米多长。麦夸瑞港也是一个垂钓美地,我们自然不想错过机会。
我们每个人都准备了钓具,似有收获不丰,决不罢手的决心。
我们首先到镇海滩(Town
Beach)附近去试运气,按高人指点专门
到岩石嶙峋的一个地方。这地方只有在落潮的时侯才能涉水过去。面
向大海的一侧海浪汹涌,得找一块略平的地方坐定,以免鱼没钓到,
自己先让海浪给掀到海里去。待一切准备停当,已用了不少时间。经
历过若干次激动之后,鱼就是不上钩,反而赔了许多鱼饵。鱼钩又被
海浪冲到岩石缝里被卡住多次,只好将线割断另换新钩。就这样来了
许多个回合,鱼没钓到,反而损失了许多钩子,得不偿失,只好告退。
后来又换过几个地方,都是无功而返,慢慢地对海滩绝望了。就
又转向一个小溪(Kooloonbung
Creek),从地图上看,小溪很宽大,
估计会有淡水鱼。便浩浩荡荡地开车到小溪边,可惜河水太小,河床
已长满没膝高的荒草,水流都几乎看不到。只好开到一家鱼具店,补
充些鱼钩和鱼饵。在那里弄到一张“鱼图”,上面标了各种鱼的分布
点。我们发现哈斯廷斯河内鱼最多,于是决定在第二天去租船钓鱼。
在定居点码头(Settlement
Point),有专供钓鱼的船出租,非常
便宜,四个小时只要35澳圆,不过船要自己开。船上除了桌凳,还有
一个BBQ设备,如果钓到鱼,可以当场煎了肯定鲜美无比。于是由我
们的一个开车老手上阵驾驶,稍经培训就下水了。
从码头出来左转就进入河道,向上游航行,同时也可看看风景。
河的北边为树丛,有个地方还有一个野营地。南边靠城市一侧则为豪
宅,每家后院有一个码头,可以直接从自己的后院驾游艇出海。河水
宽阔而平静,我们按鱼图所标,找一个靠北岸水浅的地方泊下,以免
受来往的大游船的影响。
每个人都将鱼钩抛下,静等鱼上钩,渐渐的看到水里有许多小鱼
在向这边游。钓上来一看,是一种常见的小毒鱼。于是将钩下到深水
区,避开毒鱼的骚扰。可是同前几天的感觉一样,只觉得鱼咬钩,就
是碉不上来。加上渔船锚很小,不一会儿船就被冲到河心部位。过二
十分钟就要重新将船驶到靠岸边的浅水区。白干了两三个小时,也只
钓上来几条比手掌还小的鱼,只好扔回去让它们继续长。
但也钓到一条比较大的鱼,背呈棕黑色,皮肤粗糟,肚子发白,
象一只癞蛤蟆。钓上来后就自己充气,将肚子鼓得大大的象一个球。
有趣的是,它的两只眼睛和嘴巴乱动,还不时发出响声,看上去活像
一个小娃娃的脸。我们都不曾见过,还以为是一个什么新发现的鱼种,
象宝贝一样把它养在桶里。赏玩了很长时间,竟然忘了钓鱼。
可天有不测风云,在快到还船时间时,天空突然乌云压顶,渐渐
下起雨来,我们也就急掉船头快速回港。船行驶不一会儿,发动机突
然发出怪叫,停下不动了。细察才知道我们慌慌张张的没注意到航标,
将船开到浅水区搁浅了。这里水深只有半米,下面就是污泥。试了几
下,连发动机的火都打不起来,看来是浆没到瘀泥里去了。
这时水面上只见烟雨蒙蒙,不见了其它船只,求救无门,这下我
们可慌了。人下去推看来是不行,弄不好船没推动,反而人会陷到泥
内。这里离河岸还有十来米,也不可能到岸边区拉,真是“妹妹可以
做船头,哥哥却不能在岸上走”。正在一筹莫展时,我们突然想出了
一个妙法:原来船的发动机和船浆都在船头,除了司机外,我们所有
的人都跑到船尾,头就会翘起来,船浆就会脱出污泥。按此法一试果
然成功,发动机安然启动,船渐渐离开污泥,安然无恙。真是有惊无
险!这还得感谢我们在中学学的杠杆浮力之类的原理。
返港之后,船主已在码头上等待。我们得意的向他展示我们逮到
的怪鱼,他仅瞄一眼就说:“It's
deadly poison”。看来不是新发
现,还有剧毒,所以我们只好将毒鱼扔回江里,连鱼的名字也懒得问
了。
连钓了几天,用尽了各种手段,鱼没钓到,还差一点将船陷到泥
里,实在是不走运。这不能怪我们无能,只好怪麦夸瑞港的鱼太狡猾
了。
这是我们在麦夸瑞市渡假的最后一天,正好我们带的食物也提前
吃完了。于是当晚我们就到超市买了几条鱼烧了,算是吃到了麦夸瑞
港的鱼。第二天一早就离开了麦夸瑞港市。
(02/99) |